一朝恋枸杞,积爱成痴狂,王自贵因痴迷于枸杞研究而得名“杞痴王”。
他扎根农村,服务于农户,为农户带去了最新科技,用科技知识、专业服务,助力当地枸杞产业发展。
他潜心钻研,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,在中国枸杞行业创造多个第一,站在枸杞产业发展最前沿。
他笔耕不辍,把枸杞的历史、文化,用文字、剪纸等形式展现,将“枸杞子的故事”分享、传播到海外……
今年64岁的王自贵是中宁县石空镇立新村人。大学毕业后,先后在中宁县乡镇、文化、石油等系统工作,期间,他就对枸杞产生了浓厚兴趣。1997年辞去工作创办公司,开启创业之路。
创业并非一帆风顺,王自贵从枸杞干果的加工销售做起,但并不如意。他发现,市场上枸杞深加工产品很少,枸杞产业有很大的提升空间。1998年,他尝试将冷藏保鲜后的枸杞鲜果空运到深圳、上海等地批发销售,但大部分变质腐败,损失巨大。
王自贵从大枣保鲜和枸杞果保鲜受到启发,决定把枸杞原汁的常温保鲜作为突破口。然而,枸杞汁的常温保鲜问题,当时是自治区科技攻关项目,一直到“十五”期间这个问题没有解决。枸杞鲜果汁营养成分复杂,保鲜难度大。
没有专业知识的王自贵暗下决心,一定要啃下这块“硬骨头”。
他借鉴番茄酱生产工艺,东凑西借42万元,建起一个简易的实验室。在非常简陋的条件下,他将一袋袋枸杞干果复水,对产品破碎、研磨、均质、杀菌到无菌灌装等,开展枸杞原汁的生产技术研究。
“没有检测设备,当初就凭着想象,用近乎原始的方法不断筛选,更换组合配方。为节省资金,两年收集了宾馆丢弃的几万个矿泉水瓶分装枸杞原汁,倒出去的枸杞汁就有20多吨。害怕别人笑话,晚上偷偷地挖上坑倒掉。”王自贵说。
“铁饭碗”不端,把研究枸杞当成营生,成堆的枸杞物理试验失败,烂在眼前;有嘲笑的,有看热闹的……
凭着一股子钻劲和成百上千次的反复试验,2000年,王自贵在国内突破了枸杞原汁不能在常温下保鲜的禁区,生产的枸杞原汁保质期长达15个月。当年,王自贵生产出口美国枸杞原汁103吨,为国家创汇46万美元。此举标志着宁夏枸杞从此告别只出口干果的历史,枸杞深加工产品获得国际市场认可。
此后,王自贵对设备和工艺多次进行系统改造升级。紧接着,又开发出浓缩枸杞原汁、枸杞浓缩清汁、枸杞籽油、枸杞鲜果罐头等系列产品。
起草备案我国首个枸杞原汁企业标准,参与制定枸杞原浆团体标准制定……王自贵在枸杞产业领域的探索没有止步。
多年来,他先后在国内外发表有关枸杞研究与加工方面的学术论文多篇,获得多项国家发明专利,以及国家和自治区科技进步奖。产品连续20年出口创汇,为宁夏枸杞深加工产品升级换代,销售国际市场开辟了一条新途径。
转载来源:腾讯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