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以用“以正合、以奇胜”来形容宁夏枸杞近年来的产业发展之路
9月23日,在第十七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,宁夏代表团举办的“宁夏枸杞 贵在道地”专场推介会达成1.65亿元的交易签约;10月6日,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正式核准“宁夏枸杞”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,使用地域涵盖惠农区、平罗县、西夏区、贺兰县、红寺堡区、中宁县、沙坡头区、同心县、海原县、原州区等十个区县。
通过产业链跨界延伸,宁夏枸杞巧妙地避开同质化竞争,激活新的市场潜力。
西部省份的品牌冲击
作为宁夏回族自治区“五宝”之首和极具特色的支柱产业之一,经过多年的发展,宁夏枸杞产业已初具规模。截至2020年底,宁夏枸杞种植面积达到35万亩,鲜果年产量26万吨,基地标准化率达71%,年产业综合产值突破210亿元。
然而,近年来甘肃、青海等省份利用辽阔的土地资源优势,也在大力发展枸杞产业。
甘肃地处黄河上游,目前已在祁连山周边的白银、酒泉、武威、金昌、张掖等地形成了枸杞主产区,种植面积达到70余万亩,几乎是宁夏枸杞种植面积的一倍。其中,白银市的景泰县、靖远县与宁夏中宁县相邻,盛产的枸杞品质尤为优异。
青海由于海拔高、日照时间长、太阳辐射强,独特的气候条件使青海枸杞含糖量较高,被广泛种植于柴达木盆地的都兰、德令哈、格尔木、乌兰等县市,种植面积60余万亩。其中,青海柴达木枸杞被列为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》首批中国地理标志产品之一。
此外,新疆枸杞也有较大种植面积,精河枸杞亦被列入《中欧地理标志协定》第一批产品名录。
枸杞种植面积急剧扩大、产量增加,不但引发了价格波动,也对宁夏枸杞产生较大影响。
就市场价格而言,国内枸杞干果从2015年的每公斤60元跌至2018年的每公斤20元,近两年虽有所回升,但截至2020年底也只回升到每公斤36元左右。
并且,甘肃、青海枸杞果粒大,土地租金低,综合生产成本每亩比宁夏低2000元左右,因此价格也低,受到采购商青睐,使宁夏枸杞难以发挥比较优势。
产业链向多领域延伸
在同质化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,宁夏枸杞只能跳出“以干果行销全国,主要用于泡水、泡酒、熬粥”的传统思维,将产业链延伸到保健品、食品、饮料、护肤品等多个领域。
宁夏全通枸杞公司就是为枸杞产业提供深度供应链管理的典型代表。据副总经理赵逢春介绍,一斤鲜枸杞榨成原浆卖80元,但五斤鲜果制成一斤干果只卖六七十元;并且枸杞原浆工艺简单、利于保存运输,且食用方便,因此深受年轻人喜爱。
目前,全通公司已形成10000吨枸杞干果和3000吨枸杞汁加工能力,产品多达几十个品种,其中枸杞原浆和口服液每小时可生产8000瓶。而中宁枸杞集团通过将枸杞原浆与人参调配,制成人参枸杞原浆饮品,经过两年多的推广,已成为公司爆款产品。
枸杞还被加工成各种食品、保健品甚至化妆品。其中,宁夏华宝枸杞公司与医药公司合作,以枸杞鲜果为原料推出的枸杞面膜、枸杞口红均深受年轻女性欢迎;宁夏红枸杞公司则接连推出红枣枸杞配制酒、枸杞干红、枸杞气泡酒等新品种。
目前,宁夏从事枸杞深加工的企业超过240家,产品涵盖干果、酒类、功能性食品、中药饮片等十大类100多个品种,枸杞鲜果加工转化率达到25%,居全国之首。
在第十七届中国(深圳)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斩获颇丰的“宁夏枸杞 贵在道地”专场推介会,其中就不乏宁夏全通枸杞公司的“任爽枸杞酒”、中宁枸杞产业公司的“鲜枸杞全浆”等宁夏枸杞产业链中新近开发的“明星”产品。
“小产区”撬动大市场
随着产业链向多领域的跨界延伸,宁夏枸杞迎来新的发展机遇。
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、政府印发的《自治区九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》,将宁夏枸杞列为九大重点产业之一,并建立枸杞产业高质量发展省级领导包抓机制,计划到2025年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,加工转化率提升至40%,综合产值达到500亿元。
由于宁夏土地资源少,与甘肃、青海等省份相比显然不具备规模优势,只能通过精深加工、精准营销实现综合效益翻番。在这方面,枸杞深加工企业已经先行一步,通过产业链跨界延伸,生产出一系列年轻态、时尚化枸杞产品,极大地释放了产业红利。
南京中医药大学原副校长段金廒则认为,宁夏枸杞药用品质高,氨基酸类、核苷类功效成分含量高于其他产区,因此建议凸显宁夏枸杞以“药性”为核心的道地优势,分类定向育种,开发具有明确保健、医药功能的高附加值产品,打通医药销售渠道。
在这方面,宁夏相继发布的《道地中药材 宁夏枸杞》国家团体标准和《中医药 枸杞子》ISO国际团体标准,为宁夏枸杞发展医用保健产业奠定了基础。
与此同时,随着欧美等发达国家对枸杞的逐步了解,市场需求逐渐从亚洲地区和华裔地区拓展到欧盟、美国、加拿大等地。宁夏枸杞可以通过科技研发和精深加工,将其他产区作为原料供应的大后方,用“小产区”撬动海外销售的大市场。